新聞消息

讓大眾取用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 美國與臺灣新近的發展

美國 OSTP 設定今(2023)年為「開放科學年」(Year of Open Science),聯邦政府各部門將發展開放科學策略,並要求各機構在8月底前更新他們的「公眾取用方案」(Public Access Plan),以符應去年 8 月的備忘錄。今年 7 月,美國的「國家科學基金會」(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, NSF)也在網站公布了〈NSF公眾取用方案 2.0〉。 本文將概述美國的公眾取用方案細節,以及臺灣新近的發展。對於政府資助的科研產出,在知識普及和公眾近用層面的政策發展以及實施方法,美國或可為臺灣借鏡。NSF 的方案首先肯認研究論文與資料的開放和公平傳播,與促進科學進步密切相關。但也需要考慮實施公眾取用的同時,資源短缺的研究機構潛在的公平性議題。

讓資料共享成為責任 簡介國際近期的科研資料開放政策

為改善研究資料分享的窘境,近來國際上許多科研補助機構,陸續頒布了與資料分享有關的政策,建議或要求研究人員分享研究資料。以下簡介世界衛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 WHO)、歐洲核子研究組織(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, CERN)、以及美國國家衛生院(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, NIH)等重要科研補助機構所提出的相關措施。

研究計畫提案該如何準備資料管理方案? 認識中研院「研究資料寄存所」

文/王家薰(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專案經理)、莊庭瑞(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)

本文亦刊登於 2023-02-16 科技報導

無論是個人獨立研究、小型研究計畫、大型研究團隊、或是跨領域跨機構的長期研究合作,都將蒐集生產樣態眾多、數量龐大的研究資料。近年來,研究資料管理(research data management, RDM)以及資料的審慎保存與日後取用等問題,逐漸成為研究人員必須面對的日常。「資料管理方案」(Data Management Plan, DMP)該從何處著手?又該如何選用合適的研究資料儲存庫呢?去(2022)年12月下旬,中央研究院(以下簡稱中研院)舉行的「什麼是研究資料儲存庫?什麼是資料管理方案?為何您需要關心?」課程活動,對這些議題做了初步探討,接下來我們將介紹此次的活動內容,進一步討論DMP撰寫應注意的事項,並且認識中研院支持發展的「研究資料寄存所」(depositar)服務。

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發表被要求立即開放取用,公共取用推廣歷史性的勝利

如何讓更多人可以自由享有學術研究的成果,是學術成果的開放取用(open access, OA)推廣努力的目標,也是開放科學(Open Science)涉及的眾多議題之一,長期在美國和全球各地受到討論。而其中,最具挑戰的一個議題是:由納稅人支持所產生的研究成果,在論文發表時,是否應讓公眾能立即、自由、並且免費取用研究資料?